文/让-吕克·蒙特罗索(Jean-Luc Monterosso)
1931年,亨利·卡蒂埃-布列松买下了他的第一台徕卡相机,并就此迈出了他游历世界的脚步。
“其实我不懂旅行,即便如此,我还是去过很多地方”。卡蒂埃-布列松在那本著名的《决定性瞬间》(Images à la Sauvett)的序言中写到,“我喜欢慢慢游历,细细品味异域风景的变换”。
往来之间,欧洲成为了他的重要目的地:1931年的比利时,1932年的西班牙和意大利,以及二战后的希腊、德国、中欧、东欧……直到1955年,汇成了《欧洲人》(Les Européens),该画册以加泰罗尼亚艺术家胡安·米罗(Joan Miró)最具代表性的几张作品做封面。
1997年,欧洲摄影博物馆举办了同样以欧洲为主题的展览,并随展出版了一本重要画册《关于欧洲》(Des Européens)。
本次《欧洲,目光所及》(L’Europe à vue d’oeil)展出的所有作品均来自成都当代影像馆的珍贵馆藏,其中不乏卡蒂埃-布列松“决定性瞬间”风格的代表之作,正是这些作品奠定了他“世纪之眼”的美名。
上个世纪80年代初,我向卡蒂埃-布列松提议做一个以巴黎为主题的展览。一开始,他很犹豫,拒绝我说“我在巴黎的时候很少拍照”。然而,在我的再三请求下,他最终还是答应了。
于是,在接下来的两年里,我和卡蒂埃-布列松每半个月都会在玛格南图片社碰头,手里拿着一块巨大的放大镜,审视那些摄影作品小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