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庆松
看阿斗以往的摄影作品,总是在刚刚被人们熟知一点后,便 “不太自信”地悄然转型了,有时转得还有些离谱。就如同他的性格一样,直爽义气与不太合群同时存在。
初识阿斗是两年前在成都的一个酒吧里,当时他留着90年代艺术家的长发、胡子,说话间时不时透露出一股北方江湖中人的气息。聊天问起他最近在忙什么、是否做了什么新作品时?他却表露出来一脸的“不自信”但又无所谓的失败感。之后我们也常在成都其他艺术展中相遇,出于对阿斗的好奇,在我多次询问之下,才看到了这批被他称为“也不知道算不算是作品”的作品。看的我虽然有点不知所云,但却非常喜欢他这一批摄影作品。
问起这一系列的创作意图时,他倒是讲了一大套“歪理邪说”的哲学。提起用什么相机拍摄时他则拿出了一个看似小玩具似的、土的只有解放前特务才用的迷你专业相机。这一次聊天,终于显现出他对传统摄影技术的研究与控制,多年的经验使得他对摄影、胶片、暗房有自己独到的理解。对传统工艺制作流程的严谨也体现出他如工匠般专注、踏实、细腻的人格。
为什么说第一眼看到作品时让我有点不知所云,却又不言而喻的喜欢。这批作品不同于他早期的作品画面形式,不再用一张看似决定性瞬间的照片来呈现,而是对每个拍摄对象做了无数帧的精准定格,用看似重复的一帧一帧静止的图像来强调一个运动的对象。像电影一样用镜头跟随定格锁定对象,生怕漏掉一个动作一个关键帧似的疯狂抓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