途经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三影堂厦门摄影艺术中心,《写真黄金一代——日本摄影大师五人展》于2020年12月02日巡展至成都当代影像馆。展览呈现了荒木经惟、森山大道、深濑昌久、石内都、细江英公的118件经典作品,其中森山大道、细江英公、石内都展出的作品均来自成都当代影像馆珍贵馆藏。他们相继涌现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日本,在前辈们的影响下以各自鲜明的风格参与“日本摄影”的发展进程,成为影响至今的黄金一代。
展览包含摄影师最为人熟知的代表性作品(森山大道的“猎人”系列;荒木经惟的“感伤之旅”系列;细江英公的“蔷薇刑”和深濑昌久的“鸦”),以及石内都首次公开展出的惊喜之作“归来去”(Moving Away)。展览打乱时间线以“烈日之下”“爱欲挑衅”“永恒虚无”三部分串起五十年宏观的历史与标签之下个体的发展。
森山大道捕获的带有沉重窒息感的东京后街,以此呈现时代对个人的影响。
. . . . . .
《写真黄金一代——日本摄影大师五人展》中展出了荒木经惟、森山大道、细江英公、石内都、深濑昌久的经典摄影作品,受到了很多观众的喜爱。然而艺术的传达不是单向的,我们的声音也应该能够被艺术家听到。由此成都当代影像馆在展览期间推出了展览特别项目“To:____”明信片活动,让观众在观展后即兴制作一张明信片送给自己喜爱的艺术家,之后由成都当代影像馆邮递到艺术家手中。
荒木经惟是一位非常有争议的摄影家,“好色的老顽童”是他深入人心的形象。但在他为人熟知的作品中不难看出有一部分是资本和大众媒体运作的结果,仔细和辩证的看待这位摄影师会发现,家和妻子,才是构成他生活与工作的主轴,也是他最重要的精神支柱。
虽然爱伦·坡在这首诗歌《乌鸦》中并没有将乌鸦作为死亡的象征,但是这首诗歌中所描绘的这种意象俨然就是人面对死亡时的处境。死作为人类的终极宿命,是永恒的黑暗,无论我们用什么办法,都只能“在门边惊惧良久”,所看到只是‘、“没有人敢梦见的梦幻”,也得不到“任何象征”。
如果说在《男与女》这个作品中,细江英公所要探索的是一种形而上学式的生死观的话,那么森山大道与荒木经惟通过摄影想要寻求的可能是一种与生命创造相呼应的诠释方式。从某种意义上讲,死亡对于他们而言,是一种实在的、具象的存在。
深濑昌久的作品在死亡这个命题上,也呈现出一种两面性,他以“附身”的方式进入“死”的内部,又以“非神话的仪式”的方式与“死”保持距离,冷静地凝望“死”。不论是哪一种,他都是以最极端、直接且近乎残酷的方式来与这个命题对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