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内都

Ishiuchi Miyako

简介

BIOGRAPHY

1947年生于群马县桐生市。1966年进入多摩美术大学学习设计和编织。石内都备受瞩目的作品包含《横须贺的绝唱》《母亲》《公寓》等多个系列,探讨诸如存在与缺失、人类的记忆以及时间遗迹等主题。

石内都主要的个展及参与的群展有《横须贺的绝唱》(东京银座尼康沙龙,东京,1977年)、《公寓》(东京银座尼康沙龙,东京,1978年)、《1945 年以后的日本艺术:向天空呐喊》(纽约古根海姆美术馆,纽约苏荷区,1994 年)、《石内都: 单色编织的时 间》(国家现代艺术博物馆,东京,1999年)、《母亲的2000年至2005年:未来的踪迹》(第51届威尼斯双年展国际艺术展,威尼斯,2005年)、《石内都-战后阴影》(保罗·盖蒂博物馆,洛杉矶,2015年)、《弗里达是》(资生堂美术馆,东京,2015年)以及《谷物与影像》(横滨美术馆,横滨,2017年)。曾荣获第4届木村伊平纪念摄影奖(1979年),第十五届东川奖国内摄影师奖(1999),第11届摄影学会奖(1999年),日本摄影学会终身成就奖(2006年),第50届每日设计奖(2009年),紫丝带勋章(2013年),哈苏基金会国际摄影奖(2014年)。

相关阅读

林叶:梦见从前没人敢梦见的梦幻——日本当代摄影中的生死观管窥(上)

《写真黄金一代——日本摄影大师五人展》展出荒木经惟、森山大道、细江英公、石内都、深濑昌久的118件经典摄影作品。其中森山大道、细江英公、石内都展出的作品均来自成都当代影像馆珍贵馆藏。他们相继涌现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日本,在前辈们的影响下以各自鲜明的风格参与“日本摄影”的发展进程,成为影响至今的黄金一代。

林叶:梦见从前没人敢梦见的梦幻——日本当代摄影中的生死观管窥(中)

这样一种生的记忆所映照出来的往往是一种死的意象,森山大道的摄影可能就是萌芽于此吧(当初森山大道看到威廉·克莱因作品集《纽约》中的最后一张照片《原子弹的天空,纽约》时,他就觉得那就像是一片墓地,也正是受了这张照片的影响,他才走上摄影之路的,换言之,他的摄影原点也许就是某种与他的生活经验紧密相关的“死亡意象”)。

林叶:梦见从前没人敢梦见的梦幻——日本当代摄影中的生死观管窥(下)

在我看来,石内都的摄影大概就是一种类似特洛伊比武式的存在,她通过照相机进入到摄影这种仪式中,去直视自己生命中那些厌恶的东西,与生命的伤痕、情感的伤痕、时代的伤痕、时间的伤痕对峙,并最终理解并接受,并于这些伤痕共处。所谓伤痕,可以说是一种部分之死,是一种类似死亡模拟般的存在。